在辰山植物园“倾听”东黑冠长臂猿的呼唤

2025年04月03日

今年的“三月三”(又称歌圩节、歌婆节或歌仙节,是壮族祭祀祖先、倚歌择配的传统节日),上海辰山植物园里回荡着别样的”猿声”。上海根与芽携手上海辰山植物园发起“倾听长臂猿的呼唤”科普活动,将广西喀斯特森林的生态智慧与植物园的迁地保护经验编织在一起,让参观者得以窥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全景。

步入园区,主展台上壮族志愿者蒸制的五色糯米饭散发着植物清香,这些来自山野的染料植物,诉说着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古老智慧。在旁的一幅东黑冠长臂猿母子在树冠间荡跃的影像,将人们的视线引向千里之外的广西丛林。到底是怎样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这些可爱、自由的小生灵?又是什么样的原因,让本已“野外灭绝”的东黑冠长臂猿重回人们的视线?现场的游客将通过参与点位的互动游戏和“自然漫步”导赏了解这背后的一切。

来自广西的桃子老师为游客讲解“三月三”的习俗

在春意盎然的植物园里,南酸枣树新叶初绽。这种落叶乔木是恢复长臂猿栖息地的关键树种。在秋冬食物匮乏期,南酸枣的成熟果实(酸中带甜)将成为东黑冠长臂猿季节性食物的补充。远在广西的喀斯特石山上,单纯种植南酸枣后形成的单一林分,反而会因缺乏伴生树种而难以持续。这就像用单色丝线编织渔网,看似成形却经不起风雨。而十几公里外自然更新的森林里,乔木、灌木、藤本层层交织,正是这种”生命编织术”,才能托起长臂猿轻盈的身影。

东黑冠长臂猿和南酸枣构成喀斯特生态系统中的动态依存关系

转过山坡,一片茂密的兔尾草在微风中沙沙作响。这些在辰山植物园需要定期修剪的植物,在广西却能长成五米高的”绿色城墙”。项目负责人指着一株刚冒头的树苗解释:”在喀斯特地区,造林后头三年要像照顾婴儿一样抚育树苗,否则它们很快就会被五节芒淹没。”这种进化出超强竞争力的草本植物,本是生态系统的正常成员,但在退化的栖息地里,它们却成了阻碍森林再生的屏障。这让人不禁思考:自然界的平衡如此精妙,任何环节的缺失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。  

孩子们通过点位上的互动游戏,了解东黑冠长臂猿的生存环境

当参观者走进雾气氤氲的温室,瞬间置身于模拟的热带生境。高大的榕树枝干上,蕨类和兰花在空气中舒展根系。这个微缩的雨林世界,完整呈现了长臂猿赖以生存的空间结构——榕果提供全年稳定的食物,不同层次的植被构成移动通道,而某些苦苣苔的叶片,则是当地民族治疗咳嗽的良药和制作“三月三”糍粑的原料。在这里,生物多样性不再是抽象概念:它是长臂猿指间流动的晨雾,是壮族歌谣里传唱的药用植物,更是维系水土的天然工程师。  

温室里各类植被是学习的生物多样性的最佳机会

随着夕阳西斜,参加”生态漫步”的游客们仍在榕树下驻足。项目工作人员介绍道:”东黑冠长臂猿能记住方圆五公里内每棵结果榕树的位置,它们的生存智慧远超我们想象。” 在这次活动中,每个人都能感受到——每一种生物都是网上不可或缺的节点,而东黑冠长臂猿的故事,正是这张网最生动的注解。我们既是这张网的受益者,也应当是它的守护者。而守护的第一步,就是去了解他们。愿有一天,山色远映,猿声长鸣,万物共生!

感谢上海辰山植物园及志愿者对本次科普活动的全力支持!如果你对”东黑冠长臂猿栖息地修复项目感兴趣,点击此处了解详情。

返回页面顶部

如何加入

上方“您可能会感兴趣的项目”可以帮助您了解更多内容,您也可以在这里选择合适的参与类型,无论以是个人志愿者参与,或者寻求企业合作,我们都欢迎您的加入。赶紧加入我们吧!
进入
根与芽的宗旨

每个人都很重要;每个人都能发挥作用;每个人都能带来变化。